开屏策划|我是云南(上)
开屏新闻2024-05-19 08:00

美好生活在云南栏题图

我是云南

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

地处低纬度、高海拔

总是被人们铭记为一个

充满多彩多元文化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

理想旅游目的地

由此带来了很多身份标签

“植物王国”“动物王国”

“世界花园”“世界鲜花王国”

……

今天是中国旅游日

且听听我的自荐故事吧

☟☟

我是云南


(1)

『我有“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

5亿年前

脚下的土地还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寒武纪的生命在我这里爆发

穿越了亿年的时光

在澄江帽天山下的万余块化石标本

蕴含着惊人的远古生命信息

记录了无数的物种诞生和湮灭过程

让人们从云岭大地

窥见了这个星球亿万年的生命进化史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周俊丞 摄).jpg

澄江化石地于1984年被发现

截至2012年

澄江化石地发现化石共涵盖16个门类

200余个物种化石

被国际古生物界誉为

“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

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

填补了地球早期

生命演化的一个空白

为揭开寒武纪早期动物爆发性出现的奥秘

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科学依据

由于澄江动物化石群保存的完善程度

分异度、层次之多及分布地区之广

均在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之上

因此成为了世界古生物之最


(2)

『我有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

一直是古人类学家争论的焦点

50多年前

在元谋县发现的元谋猿人化石

揭开了我国古人类史新的一页

从此

“元谋人”作为我国人类历史的开篇

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中

藏在元谋的天然原始社会博物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刘文波摄影报道)

元谋人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是欧亚大陆四个距今170万年前后的

早期直立人代表之一

亦为第一批走出非洲到达欧亚大陆的

早期人类代表之一

元谋人.jpg

“元谋人”的发现

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

表明身处长江流域的我

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

元谋也因此被称为“亚洲的人类摇篮”

从此

人类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3)

『我有距今上万年的“图书”』

沧源崖画

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

共有图形1100多个

图像包括人物、动物、房屋

道路、村落、树木、太阳、手印等

多为狩猎和采集场景

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

沧源崖画2,沧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jpg

▲沧源崖画

除了沧源崖画

还有大王岩岩画、金沙江岩画

它克崖画、苍山崖画等

据统计,自1957年至今

已在我的12个州市发现崖画

这些崖画类型丰富

包括彩绘、凿刻、手印、凹穴等

几乎涵盖了世界崖画所有已知类型

苍山古崖画漾濞县融媒体中心提供6.jpg

苍山崖画

沧源崖画的绝对年代

是距今3800年到2700年

而金沙江岩画的绘制时期

最远能追溯到距今13000多年前

这也是目前中国境内乃至整个东亚地区

有绝对年代数据支撑的最早的岩画

历经千万年

山崖上这些记录着

古人生产生活细节的磅礴“图书”

至今依然是人们与历史对话的“密码”


(4)

『我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江川李家山墓地位于

玉溪市江川县城北约12公里的星云湖西北隅

墓地分别于1972年、1991年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

其中第二次发掘入选

“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地的发掘为揭开滇青铜文明之谜

研究和复原青铜时代的历史文化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出土的随葬品反映了

西汉中晚期中原汉王朝与滇的关系

以及汉文化对滇池地区的影响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 (1).jpg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

海门口遗址则位于

剑川县海门口村西北的剑湖出水口南部

是目前中国发现的

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

其文化堆积清晰、遗存丰富

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铜器时代

为建立滇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

和完善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谱系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剑川海门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李晓明 摄).jpg

▲海门口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海门口遗址出土文物

属铜石并用时期文化

这一遗址的发现

反映出原始社会末期之社会面貌

当时我刚刚跨进阶级社会的大门

而中原地区正处在殷商晚期

海门口遗址发掘出土的铜器和铸铜石范

以确切的地层关系证明了该遗址为

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

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

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5)

『我有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早在2000多年前

我就与中原沟通往来

还通过南方丝绸之路

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

滇人用巧夺天工的技艺铸造的青铜器

反映了当时不同文明在此交融的面貌

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

是与“马踏飞燕”齐名的国宝级青铜器

镇店之宝云南青铜时代的展览了哈《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

我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

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构思奇巧

造型精美绝伦的青铜器

尤以春秋战国至西汉为发达

出现了以古滇国为代表的青铜文明

以“滇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化

是云贵高原发展程度最高

文化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文明

云南青铜时代的展览中的(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

个旧黑玛井墓地位于个旧市卡房镇东南

从出土的器物看

其与两广地区和包括越南北部的联系相当紧密

表明在汉武帝开西南夷之前

红河流域已经融入汉文化圈

在西汉中期我这里就已经存在着

不同于滇池地区而且文化相当发达的青铜文明


(6)

『我有神秘的古滇国』

古滇国位于以滇池为中心的地区

记载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在战国到西汉时期

古滇国是西南夷最大的势力之一

汉置益州郡后

古滇国即变为郡县制下的王国或侯国

“滇王之印”的出土

成为古滇国存在的有力证据

20230607174235TARBH2.jpg

▲滇王之印

位于昆明市晋宁区的河泊所遗址

发现了包括“滇国相印”在内的封泥

“滇国相印”封泥的发现

不仅再次证实了古滇国的真实存在

而且弥补了汉中央政府在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

对古滇国进行有效行政管辖记载的缺失

“滇国相印”封泥.jpg

▲“滇国相印”封泥

从这个时期开始

我的历史掀开了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一页

滇池之滨的文明星斗

在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星座图中

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坐标


(7)

『我有千年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发源于普洱

是世界上已知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

1000年来,西藏马匹沿江而下

我这里的茶叶逆流而上

绵延一万多公里的贸易线

连接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被称作“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1.jpg

马帮的驼铃声和马蹄声

打破了丛林幽谷千百年的寂静

所到之处,都能嗅到茶叶的清香

像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一样

地处大西南的茶马古道

是鼓荡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上

巨大的血脉

茶马古道(资料图)

千百年间,世序更替

曾经的茶马古道已载入史册

如今,它虽不再承担交通往来的职责

但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被后人熟知

沿途的古镇村落也因它成了旅游景点

它像一座桥

承接历史,连通未来


(8)

『我有中国南方最大的孔庙』

古时的我

乃属蛮夷僻壤之地

远离省府的建水县

更显偏远、闭塞

但是文庙的建立

却象征着这座滇南小城开始了崇文尚礼之路

【最美乡愁话建水】建水文庙:丰富“儒家三礼”让不同人生阶段感受传统文化教育

建水文庙

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后经明、清两代扩建

占地达114亩

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

仿照山东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

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

在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孔庙

有“规制弘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之美誉

建水文庙-刘畅 摄.jpg

七百多年前

建水文庙开始传承儒家文化

让“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称号

在华夏大地声名鹊起

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成为云岭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9)

『我有“中国最传奇大学”』

1937年

日寇全面侵华,平津相继沦陷

为存文化血脉、保国之栋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迁往长沙

不久,日寇进逼长沙

三校师生又不得不千里跋涉西迁昆明

西南联大由此诞生

202105041858052XGBFN.png

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

这所大学书写了一段传奇

在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烽火岁月里

在滇坚持办学8年

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8位“两弹一星”元勋

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175位两院院士……

西南联大博物馆

“千秋耻,终当雪

中兴业,须人杰……”

今天,我的脚下

依然回荡着西南联大的不辍弦歌

依然涌动着教育兴国的火热情怀


参天之木有其根

怀山之水有其源

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

感受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在历史的一笔一划中

为云岭大地勾勒出时间的轮廓

昆滇风云|模范奖状印证红色历史——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沿革和变革

我是云南

壮丽而秀美,古老而阳光

我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也留下了数不尽的传奇

期待着你,我的朋友

我的过去、现在、未来

精彩,都与你同在


ps:想了解更多我的故事,请戳☟☟

开屏策划|我是云南(中)

开屏策划|我是云南(下)


策划 杨和慧 袁熙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猫恩泊 整理报道

图片均为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资料图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刘超

专题更多>
改革开放谱新篇——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