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在云南|大理洱源:百年石碑传承好乡风
开屏新闻2024-05-27 19:37

美好生活在云南栏题图

“凡我同乡饮此水者,当知掘地遡源三百余丈之远,导流砌石三千余工之多,非特供饮济渴而已,必也涤去旧污,滋长新善……”在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旧州村街心上方,竖立着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石碑,名为“洗心泉”,多年来,石碑上的文字代代相传,已经成为村民们的行为准则。

“洗心泉”碑立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是御史杨南金为警劝同乡用泉水各洗其心而立。 杨南金撰《洗心泉诫》碑文千余字,警劝乡人“各洗其心,以去恶而从善焉”。该碑因竖立于井旁,乡众和后人在饮用井水时必见诫文,时刻警醒着多行善事,少为恶行,从而达到用碑文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目的。如今,旧州村1341户、 4965人已把石碑上的字内化为心中的“村规民约”,村民们勤劳善良、朴实诚信、遵纪守法,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采访传编辑)500多年历史!在大理洱源,有这样一座古碑(有视频) (5).jpg

“邻保相助,患难相恤,过失相劝,德业相成。”“洗心泉”碑串起了邻里街坊传承优秀文化,涵养了旧州村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村民杨光宇就是好人好事的践行者之一,每年他都要给村里的老年协会捐资添物,一有时间就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陪他们聊天,给老人们送些生活用品。除此之外,杨光宇还热心公益事业,一听到洱源县举行 “5·8人道公益日”“博爱洱源行”网络筹款活动用于建设学校、援助困难学生时,杨光宇马上捐款千元。他希望通过捐款,能为全县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村里有什么特别困难的,我义不容辞出来帮忙,在公益事业上也同样,不管做多做少,我都要做,做到我动不了那天。”杨光宇朴实的话语背后,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采访传编辑)500多年历史!在大理洱源,有这样一座古碑(有视频) (1).jpg

在“洗心泉”碑上刻有“不可暴殄服食”字样,倡导要勤俭节约。旧州村坚持传承传统美德,同时与时俱进,推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村委会来到我家,说办客要勤俭节约,办大了容易造成铺张浪费。”旧州村民杨成映家和其他村民家办客一样,都严格按照村里的规定,节俭文明办客,她说这样既省心,又减少支出,村里的环境也更好了。

(采访传编辑)500多年历史!在大理洱源,有这样一座古碑(有视频) (2).jpg

为了培育文明乡风,减轻村民客事办理负担,旧州村委会在2010年开始提倡移风易俗、节俭办事,规范操办标准,明确随礼上限和可以办客的种类,通过客事改革,为村民减负,为幸福加码。如今,简约、文明的客事新风在旧州已成风尚。旧州村党总支副书记杨高玉说:“自实行节俭办客以来,群众节俭办事的意识不断提高,客事大操大办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至今没有出现反弹的情况。”

(采访传编辑)500多年历史!在大理洱源,有这样一座古碑(有视频) (4).jpg

百年石碑,厚重积淀。“洗心泉”碑历经百年岁月,厚植了当地的乡风文明,也为旧州村乡村振兴塑形铸魂。碑文发挥着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激励着旧州村一代又一代人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是全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通讯员 苏全宝 周丝莹 张钰琴 杜振兴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改革开放谱新篇——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