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大学生集体退裙子,“聪明”用错了地方
开屏新闻2024-06-14 09:46

6月10日,浙江金华一家网店老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黑龙江某师范专科学校的一批学生集体购买了他店铺的裙子后,又集体退货。退货数量高达400余件,而这些裙子已被穿过,无法再次销售,给他带来了超过8000元的损失。(6月12日澎湃新闻)

此类现象并非孤例。我们曾看到过类似的报道,有消费者为了演出等特殊需要批量购买商品,活动结束后便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则进行退货退款。

应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有力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网络交易的公平性。消费者合理利用 “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不是滥用规则,薅取商家羊毛,攫取不当利益。

学生集体退裙子的行为,看似是合理利用了有关规则获取最大利益的“聪明”之举,但观感上有违常人认知,甚至法律也不一定支持这种做法。

从身份角度说,不应该。一般认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应该与知识水平同步提升,因此,社会对大学生有更高的要求与期待,觉得大学生为人处事应该与身份相适合。同时,这些退货的学生来自师范院校,将来有相当一部分是要做老师的,她们的言行举止应该为人师表。但这些学生集体退货的行为,有违常人认知,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声誉,确实有点不应该。

从道德角度看,不提倡。大家知道,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能践踏和损害他人权益。然而,在这次集体退货事件中,学生们的行为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学生将穿过、无法二次销售的裙子退回,给商家带来了较大损失。学生的退货行为,有违基本的道德原则,损人不利己,不值得提倡。

从经济的角度看,没必要。400条裙子总价值8000元,平均20元一条,价值不高。如果裙子买来是学生自己穿,自己承担压力也不大。如果这些裙子是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用的,向学校提出将裙子的购买支出列入活动预算中,学校也不是不能承受,实在没有必要将损失转嫁给商家。

从法律的角度看,不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家纺、家居类商标标识被摘、标识被剪或商品受污、受损的,可认定为“不完好”。而学生退货的400多条裙子中,店家反映“很多裙子没有包装袋、有异味,严重影响二次销售”,这显然不符合相关法律对“完好”的界定,商家据此可以不予退货。

尽管集体退货不应该,当然也没有必要过多责备这些退货的学生们。估计是这些裙子穿过后再次利用率不高,赠与、转让与保留的价值也不大,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她们采取了一种“聪明”的方式对裙子进行了处理。相信她们在学校的帮助下,能妥善地处理好退货问题。也希望她们吸取教训,将“聪明”用在发奋学习、努力成才上,成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


来源 红网(作者 梁勇)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改革开放谱新篇——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